钢渣是资源,如何综合利用?
《中国冶金报》记者 郭达清
“要不断推进冶金渣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保护绿水青山生态环境、助力我国钢铁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六届三次会员大会上,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树斌指出。
冶金渣特别是钢渣综合利用取得新进展
据中冶建研院环保院提供的数据,2017年全国冶金渣产生量为3.49亿吨,同比增加1000万吨。其中,钢渣产生量为1.08亿吨,同比增加300万吨;全国钢尾渣综合利用率达到30%左右,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李树斌介绍,在过去的一年中,发改委环资司等相关部委先后5次在鞍钢、宝武、马钢、沙钢和济宁钢厂召开冶金渣综合利用研讨会和现场调研座谈会。废钢协会冶金渣开发利用委员会和冶金渣产业联盟先后与马钢、宝武、安钢开展钢尾渣开发利用调研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他们总结推广了杭钢宁波钢铁有限公司与宁波宝丰冶金渣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依靠科技进步、紧密团结协作,率先实现钢尾渣低成本、高效率、“零排放”的经验和工艺技术成果。另外,废钢协会在2017年末,还授予攀枝花泓岩科技有限公司“全国首家利用回转窑对高炉瓦斯灰和除尘灰提锌提铁环保项目示范企业”的称号。
五大因素影响钢渣综合利用
就目前钢尾渣开发利用的状态来看,钢渣综合利用还面临诸多技术、标准、应用、政策等方面的难点和问题。李树斌将当前影响钢渣综合利用的突出问题概括为5个方面:
一是行业壁垒森严,钢渣微粉和钢渣水泥在建材行业用途受阻。两个产品的国家标准都已出台,但没得到建材行业的认可。
二是国家财税2015[78]号文件关于冶金渣综合利用产品的增值税优惠70%即征即退的政策没有落地,加工钢渣微粉的企业享受不到。
三是生产加工钢渣微粉的成本高,多数企业面临停产和转产。最近由于水泥价格上涨,给生产水渣微粉和钢渣微粉的企业带来一束阳光。
四是生产加工钢渣微粉设备亟待国产化,降低成本发挥国内绿色制造功能,同时要钢尾渣加工产品多样化。
五是需要依靠科技创新突破多种难题。李树斌建议,国家应投放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搞好钢渣综合利用难度大,但迫在眉睫
搞好钢渣综合利用,实现钢尾渣“零排放”,一直是业内人士的努力方向。“多年实践证明,搞好钢渣综合利用,确实难度很大。”李树斌坦言。“从今年4月1日起,钢铁企业产生的钢渣不经过加工处理排放将被征收25元/吨的环保排放税。所以说,钢渣的开发利用已迫在眉睫。”
他进一步分析指出,“十二五”钢渣综合利用虽然比“十一五”有所提升,但一直处于初级阶段。从废钢协会对国家大型钢铁企业的调研结果来看,目前只有鞍钢、宝武、马钢、太钢、本钢和宁波钢厂等少数企业投资共建钢渣微粉生产线和加工建材铺路基础材料,应用比例在30%~40%。而多数企业对钢渣都是采用简单的磁选工艺将部分铁素资源选出来,以很低的价格卖向社会(有的白送,有的还付运费)。可见,这部分钢尾渣离开钢厂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尾渣中仍含有5% ~10%的铁素资源被“白白扔掉”。社会购买者二次磁选后再将尾渣卖掉或丢弃。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17年末,钢尾渣累计堆放和存量已达到15多亿吨,占地20多万亩,污染环境,浪费资源。
进入“十三五”,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都把冶金渣,特别是转、电炉钢渣的综合利用作为重点,对“十三五”关于大宗固体废物的开发利用所涉及新的工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评选各种示范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等都在向钢渣开发利用产业倾斜。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综合利用处处长杨尚宝指出,冶金渣综合利用很重要,不仅解决了环境问题,而且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今后要从制定产业政策、资金支持项目、开展基地建设和宣传推广运用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李树斌最后指出,我国每年有8亿吨粗钢产量,有3亿吨冶金渣产生。如果真正实现钢渣深度处理、高效利用,是典型的变废为宝,既可替代大量原生资源的开采,又可减少环境污染,望能得到国家部委和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把它列为一项在“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容易见效的最大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